【金融教育宣传周】平安养老险宁波分公司以案说险:守住养老钱,警惕“养老服务”诈骗陷阱

2025-10-16 10:02:50

image.png

 案例简介

       李大爷是一位独居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辛苦了一辈子,李大爷存下了一笔丰厚的养老钱,本想着能安享晚年。

       有一天,李大爷在小区散步时,被一位自称是某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小王热情拦住。小王对李大爷关怀备至,不仅搀扶着他慢慢走,还嘘寒问暖,陪他聊了许久,这让平时缺乏陪伴的李大爷心里倍感温暖。此后,小王隔三岔五就来找李大爷,帮他拎东西、陪他下棋,一来二去,李大爷对小王信任有加。

       不久后,小王向李大爷介绍起他们机构的养老服务项目,称现在只需缴纳一笔大额的会员费,未来就能入住高端养老院,享受一对一的专属护理、定制化的营养膳食、丰富的娱乐活动等全方位的优质养老服务,而且费用还比市场价优惠很多。小王还拿出一些精美的宣传册和看似正规的合同,上面详细罗列着各种诱人的服务条款和设施图片,甚至还有一些所谓的成功入住老人的感谢信和合影。

       李大爷心动了,他想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确实需要为以后的养老生活做打算,而且小王这么靠谱,这个项目看起来又这么好。于是,在没有和子女商量的情况下,李大爷拿出了自己多年积攒的30万元养老钱,缴纳了会员费。

       一开始,李大爷还能偶尔接到小王的电话,对方总是热情地询问他的生活情况,让他放心等待入住。可慢慢地,小王的电话越来越少,后来甚至直接打不通了。李大爷觉得不对劲,按照宣传册上的地址去找那家养老服务机构,却发现那里早已人去楼空,打听之下才知道,根本就没有这样一家正规的养老机构。

       李大爷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懊悔不已,赶紧联系子女并报了警。然而,骗子早已逃之夭夭,虽然警方全力调查,但李大爷的养老钱想要追回,难度很大。原本幸福的晚年生活,就这样被这场诈骗蒙上了阴影,李大爷每天都郁郁寡欢,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 。

 

案例分析

1. 情感诱导:诈骗分子小王利用李大爷独居、子女不在身边,情感上渴望陪伴的弱点,先以热情的关怀和频繁的陪伴获取李大爷的信任,让李大爷在情感上对其产生依赖,从而降低了警惕心。

2. 虚假宣传:通过精美的宣传册、看似正规的合同以及伪造的成功案例,虚构出高端、优质且优惠的养老服务项目,让李大爷误以为是难得的养老好选择,实际上这些都是骗子设下的陷阱。

3. 信息不对称:李大爷对养老服务市场的真实情况和正规机构的运营模式了解有限,无法辨别该项目的真伪,加上缺乏金融和法律知识,难以识破骗子的套路,最终陷入骗局。

 

风险提示

1. 增强风险意识:老年人要时刻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各种看似诱人的养老服务项目,尤其是承诺高额回报、超低价格享受高端服务的,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被一时的利益冲昏头脑。

2. 核实机构资质:在选择养老服务机构时,务必仔细核实其是否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相关审批文件等。可以通过向当地民政部门、工商部门咨询,或者在官方网站查询相关信息,确认机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多与家人沟通:在做出任何涉及大额资金的决策前,一定要和子女、家人充分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家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帮助老人避免陷入骗局。

4. 学习金融知识:老年人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和防诈骗技巧,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案例,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例如,关注新闻媒体、社区组织的防诈骗宣传活动,参加金融知识讲座等。

5. 谨慎签订合同:如果决定选择某个养老服务项目,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合同的每一项条款,对于模糊不清、存在歧义或者过于苛刻的条款,要及时提出疑问并要求解释清楚。如有必要,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瑞亚商贸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