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复利?投资理财全靠熟人推荐?什么是风险分散?难怪有人说金融知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2022-01-27 17:34:44

亲子鉴定价格

  复利是什么?投资理财全靠熟人推荐?投资不会做风险分散?看看这份金融素养调查有没有戳中你的痛点。

  9月3日,人民银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从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态度、金融技能四个维度对我国消费者的整体金融素养水平进行综合分析。

  从报告结果来看,仍有不少人存在金融基础知识盲区、搞不清风险和收益的关系、购买理财产品全靠熟人推荐。对此,有不少人提出要从娃娃阶段开展金融知识教育。

  哪些金融知识要“扫盲”?

  从报告结果来看,我国消费者在不少金融基础知识方面还存在盲区。不少受访者不知道复利和贷款知识、搞不清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投资中不做风险分散。

  报告显示,我国消费者的复利意识和贷款知识还存在不足,仅有56.59%的受访者能够正确理解复利,56.99%的受访者知道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

  复利(Compound Interest),是指在计算利息时,某一计息周期的利息是由本金加上先前周期所积累利息总额来计算的计息方式,也即通常所说的“利说利”“利滚利”。

  此外,我国消费者对风险收益关系认识和风险分散知识的了解有所降低。

  在风险收益关系认识方面,报告显示,74.63%的受访者认为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与 2019年相比,降低3.19个百分点。

  在风险分散方面,报告显示,仅有48.37%的受访者对分散化原理有正确认知,与2019年相比,还降低了9.71个百分点。

  投资教育从娃娃抓起

  面对金融知识盲区,多数受访者认为,要通过金融教育提高知识水平,甚至有不少受访者认为金融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报告显示,大部分受访者(65.62%)认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23.29%认为金融教育比较重要,认为金融教育不重要的受访者比例低于2%。与2019年相比,受访者对金融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认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的比例提高了14.04个百分点。

  有超九成的受访者认为,金融教育要从青少年阶段开展。报告显示,在青少年金融教育方面,67.28%受访者认为在学校开设金融教育课程是最有效的方式;24.80%的受访者认为父母教育最为有效。

  储蓄投资仍是主力

  近两年,尽管资本市场的火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股民”“基民”的大军,但从报告结果来看,稳健型的投资者群体还是占了主力。

  报告显示,最近两年有储蓄或投资行为的受访者中,60.36%持有过存款类产品;51.39%投资过基金(非货币类);仅有27.82%的消费者购买过股票。

  虽然持有现金和稳健性投资工具的投资者更多,但是消费者对金融投资组合还是有较高的预期。报告显示,在持有金融投资产品的群体中,39.62%受访者的金融资产整体收益预期在5%-10%之间;22.22%受访者在10%-20%之间;仅有28.23%受访者在0%-5%之间。

  此外,面对高利诱惑,消费者也十分理性。报告显示,在互联网渠道遇到高利诱惑时,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金融产品或服务信息的群体中,51.60%受访者会先查看对方是否受监管,40.04%会看产品内容,但不会尝试;5.26%可能受到高利诱惑而进行小额尝试;仅有3.10%会小额尝试并可能会追加投资。

  在金融产品选择上,消费者明显受到“熟人效应”影响。报告显示,有23.17%受访者通过亲朋好友交流的渠道获得金融产品或服务信息;16.98%受访者会在咨询熟人后再决定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

  还有多少人在使用现金?

  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生活中随处可见扫码、刷脸支付,支付方式已经进入到“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时代。但报告结果显示,现金支付并没有被“抛弃”。

  报告显示,71.32%受访者最近两年使用过现金进行支付,与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77.02%)相差无几。其中,与互联网接触最紧密的年轻人使用现金的比例不在少数,18-30岁年龄段中,66.87%受访者最近两年使用过现金进行支付;30-40岁年龄段中,这一比例为67.31%。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瑞亚商贸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