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5 21:15:01
南京皮肤研究所 http://www.cabot-corp.cn
21世纪刚发展至20年代,新能源与智能在汽车领域的变革已然来势汹汹。虽然新能源市场正以如同“宇宙大爆炸”的态势迅速扩展,但其实还是有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持有观望态度。
倒也并非是消费者们抗拒新事物,只是大家都想在接触新事物时寻求一份安心。在数码圈,流行这一句话叫做“遇事不决选索尼”,大概意思便是如果不知道选什么品牌的电子产品,那么选索尼就一定没错。
而相应地,在汽车圈也有着类似的品牌效应,大众便是其中的代表。就拿当前新能源市场的销量来看,就在2021年的前三季度,大众旗下新能源车在华交付数量达到了6.96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03.5%,ID.家族在过去的6个月中也做到了近3万的销量。
单是10月份,ID.家族的交付量就有12736辆之多,相比9月增长25.8%,刚刚上市不久的ID.3(参数丨图片)车型,在上市一周内便收获了1255辆的销量数据,大众ID.家族开始全面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发力。
由此可见,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车型时所看重的依旧是车的品质、口碑与安全。而拥有更加成熟可靠的工业流程与标准的大众,也就受到了消费者们的青睐。大众ID.家族能在短时间内收获如此多的忠实用户,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意料之中了。
ID.4打好坚实的第一仗
作为大众ID.家族进军国内市场的“领军人”,ID.4系列车型的产品实力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对ID.家族的第一印象,所以大众也将自己现有的技术毫无保留地装配于ID.4车型之上,力求打造安全可靠的口碑。
ID.4所依托的MEB平台,是大众专门为电动车所研发的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它秉承了德系一贯的超高工业标准,而在这样的标准之下,超高的安全性就是MEB平台的优势之一。
作为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之一,大众车型可靠耐用的形象深入人心。时至今日,大众在车辆安全上的“功力”只增不减。
ID.4系列车型大面积应用了热成型钢板的材质,并通过合理的吸能设计和先进的激光焊接工艺和自动化制造技术,保证了车辆的被动安全性。
ID.4的被动安全性可并非纸上谈兵,在设计时ID.4系列车型就参考了最新的C-NCAP五星标准并进行了严格的碰撞测试。
在全球主流汽车市场中,ID.4都获得了最高安全评价,继今年4月份ID.4获得欧洲EuroNCAP五星评价、9月份获得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碰撞测试TOPSAFETYPICK+(最高安全评级)以及上周刚刚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的美国USNCAP中获得五星安全评价之后,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碰撞结果中,ID.4X又获得了全G(优秀)的成绩,成为了首款四大指数均为“ALLGOOD”的车型,创下了C-IASI测评史上的记录。
除了车辆的被动安全,新能源车的三电安全一直为消费者们所担忧,毕竟网络上新能源车自燃的事件不胜枚举。
但消费者对于电池安全的标准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他们只能选择信任汽车厂商。具有过硬口碑的大众,便由此成为了消费者们所特别关注的品牌,而大众也并没有辜负消费者们的这份信任。
针对大家所担心的电池漏电、起火或是爆炸等问题,大众通过多层结构电池包以及4重电芯安全的设计方案对其进行了解决。
在我国,国家对电池安全设置了53项安全标准,而大众还针对电池系统进行了包括带温度冲击的浸水、热扩散、外部火烧、低温短路、长序列等百余项更加严酷的实验,ID.4在“扛过”了如此极限的测试后,才正式与消费者们见面。
在绝大部分消费者的认知范围内,电池安全仅在于物理层面的防护,但其实在智能安全时代中,电池管理系统也同样肩负着保护电池的作用。
在车辆运转时,电池管理系统会一直监控电芯的温度以及充放电状况,一旦出现问题,系统便能主动断电并及时发出警报,避免意外发生。当车辆万一发生碰撞时,电脑也会评估碰撞的强度,并在需要时为车辆强制断电。
在出色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帮助下,ID.4系列车型的续航也颇为“坚挺”。不仅电池管理系统会优化电池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更长的续航。
车辆的电脑也会综合考量用户的驾驶习惯以及历史消耗,相对准确地推断出车辆的续航里程,有效避免了其它新能源车型断崖式的里程消耗情况。反应到实际用车生活中,准确的里程显示也极大程度方便了用户规划自己的行程,减少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更可靠的更多选择
ID.4车型在国内市场获得初步成功之后,大众紧接着将ID.6与ID.3系列车型也引入到了国内。
同样是在工业4.0智能制造体系、严苛制造及检测标准下出身的它,在中大型电动SUV市场上收获了很高的关注度。
配备自修复轮胎、采用1900MPa高强度热成型钢并历经市公共道路试验、异响交变耐久试验、极寒耐久试验、全国范围内的充电测试等多项贴近用户生活测试项目的ID.6系列车型,让那些对新能源车型“边缘OB”的用户吃下了定心丸,其销量也呈现出了可观的增长态势。
同时更重要的是,它的续航里程和大空间多座位设定,非常符合当下中国家庭的用车需求。6座和7座可以更好的适应多孩家庭出行,而长达588公里的续航里程,足够消除大家对电动车普遍存在的里程焦虑问题。
身为家族的入门车型,ID.3则以更紧凑的布局以及更实惠的价格降低了消费者购买大众纯电动汽车的门槛。
ID.3车虽小但五脏俱全,智慧车联系统4.0、ID.Light光语系统、IQ.DriveL2级驾驶辅助系统一应俱全,非常适合作轻人的第一辆电动车。
另一方面,ID.家族也拥有十分便捷的充电服务。用户可自由选择家庭充电、公共充电、CAMS专属快充以及一键加电应急保障。
截至目前为止,ID.家族所兼容的包括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主流公桩已超22万根,预计在年底将达到25万根的量级,覆盖300个城市以上。CAMS专属快充桩也达成了北京、深圳、成都等8个核心城市的覆盖,缩短了核心城市内充电的时间成本。
若是用户本身不方便安排出充电的时间,还可以通过一键加电服务委托第三方上门充电或是上门取送车充电,这项服务目前已经在全国195个城市中正式推出。大众多元化的充电模式,将纯电动车的用车便捷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开上它,你才会懂它的好
大众旗下ID.家族车型的特点与市场上的其它新能源车侧重有所不同,虽然ID.系列车型也不乏优秀的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出色的智能系统、简约大方的UI界面或是科幻靓丽的外观造型,但ID.家族车型更注重一辆新能源车应具备的“基本功”。
作为一辆车而言,ID.系列车型有着扎实的平台技术和安全表现,并且针对续航这类新能源车型的痛点,大众依靠电池管理系统做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可能ID.系列车型并不是市场上最能抓人眼球的“妖艳派”,可它一定是那个让你买完不会后悔的选择。在浮躁的市场环境下,能沉得下心,让消费者在使用之后体验到一辆车赋予自己生活的安全感,这才是大众打造ID.系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