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7 23:02:52
12月26日,三只松鼠因两年前的产品推广图中广告模特涉及“眯眯眼”妆被喷上热搜,今年相关事件可谓是层出不穷,我来跟大家捋一捋。
前有清华美院服装系的毕业设计被喷迎合西方贬低华人自画丑妆;中间有摄影师陈漫为Dior拍摄妆容被骂上热搜;最近有《雄狮少年》人物漫画形象“眼距宽”、主角不俊俏而被骂。三只松鼠并非是孤例。不过与美院学生和陈漫属于故意迎合式打扮不同的是,《雄狮少年》和三只松鼠是“无心”碰雷的,尤其是三只松鼠是两年前海报被挖出遭不明所以舆论攻击,的确是有些“躺枪”。
虽然模特本身没有做错什么,但是为了避免更大的误解,三只松鼠还是发表了致歉声明,并对相关页面进行了更换。
也有网友鸣不平,“是不是眼睛小就不配做中国人”,“部分网友是不是闲得吃饱了撑着”,还是有人猜测是不是“竞品在年货节期间挖友商的料”之类的。
我一直主张,对国内企业要“在商言商”,能不做过度解读就不做,毕竟依靠本土市场的国货品牌想尽办法讨好本土消费者还来不及,怎么有动机去自我丑化呢?尤其不蹭洋品牌热点专心做国货的品牌,笔者认为舆论现在争议点与其平素风格和主营业务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为可以理解为受眯眯眼事件牵连的“误伤”。
在文艺领域保持意识形态的敏锐度,一定程度上拒绝被西方作品有意的妖魔化和蓄意PUA,重视国家层面“审美安全”,拒绝潜移默化的洗脑,也是一种文化自觉体现和“文化自信”的回归,但一定要搞清楚来龙去脉,不能被带节奏了!
比如上次清华美学院毕设引发热议,应该聚焦在高校的精英教学体系以及考核标准是否唯西方标准马首是瞻考察,高校本身就是文化阵地,我觉得强调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Dior本来就有辱华前科,陈漫之前我都没有听过,整个事件观感就她就是为捞钱投其所好,搞得我一度怀疑是不是陈漫在炒作?!
“事情正在起变化”,《雄狮少年》可能是一个上纲上线的“分水岭”。这部片子我是带小孩去观影的,虽说舞狮少年的面相确实不讨喜,但是却与普通人凭借梦想和执着逆袭的故事主题是相契合的,我还在朋友圈安利过这部片子的配乐很惊艳,应该说,这部影片不蹭任何IP,回归现实叙事、以非遗艺术为载体来传达正能量是很难能可贵的,还是被喷了,就让人有点“为了黑而黑”的意味。
而三只松鼠广告遭到非议就更为明显。这名模特是四川乐山人,不是故意化妆成这样在国外捞钱的,而是一名天生长相这样、为人很正能量的职业模特,攻击“长成这样是辱华”显然站不住脚,该模特认为莫名其妙遭受了“网暴”。毕竟肆意点评和攻击女生的长相是非常不礼貌和不理智的行为。
(拍摄三只松鼠广告因长相引发争议的模特发声)
其实很早就有一些公司老板发现请明星风险是比较高的,容易人设翻车,他们往往亲自走到台前做IP,比如董明珠、曹德旺等等,有的直接选择用虚拟偶像做IP比如“三只松鼠”,严格的说他们就是企业的品牌代言人。即便如此,三只松鼠还是遭遇到了始料未及的槽点。
而不是所有行业都是适合老板亲自出马,有的不得不用到广告模特。
广告模特除了请素人或者网红外,大多会选职业模特,主要是态度认真、职业素养好,而职业模特不像明星那样看面相是否符合“美”的标准,而是看辨识度、身高、台风等;国内的超模刘雯、吕燕、杜鹃都属于这种高冷风,我之前在抖音里面关注过草根时尚模特陆仙人,气场确实强大,面相轮廓分明,属于让人过目不忘的那种,属于天生适合吃这碗饭的。
如果因眼睛小、单眼皮模特而受到部分网友嘲讽和攻击的事情扩大化,任由这种风气蔓延,可能中国很多的产品品牌都会被挖出来挨批斗,那画面就会比较荒诞了。
既然不邀请相关广告模特做代言人,而产品要在电商上销售总得有海报、产品详情图,有的拍摄还需要邀请广告公司,而广告公司要倾向于选面相看起来个性张扬、潮流、酷的风格模特,以便于迎合现在年轻人风格,这在快消品、服装行业、3C行业几乎比比皆是。
不妨随便找几张给大家看看,大家平时逛商城或者网购应该比较熟悉,都是著名的服装品牌用的模特,这里就不具体点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