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1 11:29:02
仙剑1下载 https://www.xianjian520.com/pa1xz/
近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银行、中国日报社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与世界”——第8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来自国家相关部委和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柬埔寨、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瑞士、挪威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国高水平开放大趋势、突出特点与重点,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大趋势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认为,中国将继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国际合作空间;将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外国投资者长期经营;将积极参与完善国际经贸规则,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我国是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推动者。现在是,今后也是。实践表明,我国推进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有利于充分释放市场的潜力与活力,有利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我国主动申请加入CPTPP,是建设高水平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大举措,体现我国推动形成更加开放的全球市场的决心和行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战略全局。首先,新发展格局将推动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中国进入推动零关税、零壁垒、低补贴,更高效率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更大的服务业市场准入开放的发展新阶段。其次,新发展格局将推动更高标准的制度型开放。中国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与国际高标准规则和制度相衔接相对接,对标RCEP、CAI、CPTPP,以及后CPTPP的国际高标准规则和制度。再次,新发展格局将推动更高层次的创新开放。推动更高层次的人才开放,基础研究开放、应用基础研究开放、共性技术开放、开发试验研究开放,推动金融创新和高端服务创新,实行全方位国际开放。
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兼主任、国务院参事王辉耀指出,中国高水平开放呈现五大趋势:一是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将是全球最大的规模,现在已经达到4亿人,未来将达到6-7亿人。二是中国奠定了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中心地位。全世界10大港口有7个在中国,中国高铁的长度是后面10个国家的总和。三是中国数字经济领跑全球,北上广深数字经济占比已经接近50%,全国平均水平在38%以上。四是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引领全球。中国有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最大的风能技术市场、最大的太阳能技术市场和最大的水电技术能源市场。五是人才流动。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留学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生总量已经达到700万左右。
二、中国高水平开放的突出特点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认为,我国下一步要推动制度型开放,最近我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这是对外开放的一项实质性举措,也面临一些难点,比如国企改革问题、产业政策问题、环境问题、劳工权益的保护问题,但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很清楚。比如海南正在建设自由贸易港,建议将CPTPP的一些内容放在海南进行压力测试,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指出,新发展格局要求高水平开放。高水平开放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前提,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新发展格局应保持我国对外投资的能力。从中长期看,世界需要新的、稳定的供需关系。未来我国应该坚持对外投资的策略,扩大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认为,下一步实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在四个方面下工夫:一是“深”。在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进而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新体制。二是“活”。以更务实、更灵活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方式深化国际合作。三是“惠”。更加重视和体现互利互惠的开放要求与运作指向。四是“补”。把开放合作与自立自主有机结合起来。
迟福林认为,以制度型开放推动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例如,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加快服务业领域与高水平国际规则对接,尽快打破服务业市场垄断与行政垄断;主动对接全球高水平经贸规则,并在自由贸易港(区)强化敏感领域的压力测试;强化财产权与知识产权保护,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与创新活力。
张燕生认为,制度型开放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关键环节。我国体制机制与国际高标准规则衔接对接是动真格的,一是推动国企改革、劳工标准,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补贴等领域改革动真格的;二是推动货物贸易零关税动真格的;三是推动金融、电信、交通运输、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贸易开放动真格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我国必须坚定不移的扩大开放,开放的大门只能开不能关,而且我们要更加主动的开放,要更高水平的开放,要进行制度性的开放,用开放来倒逼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认为,要处理好自主安全与开放合作的关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开放创新。尽管我们面临个别国家的科技遏制和打压,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开放创新之路,尤其是在一些关键制度上扩大开放力度。同时,要积极推进国内外人才、技术和科技计划等各方面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叶辅靖建议,我国要实现高水平开放必须过三关:即外部环境关、正确认知关和制度性开放的关键议题关。外部环境关就是进一步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正确认知关就是要准确认识力量对比,准确认识自己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客观科学地认识别人和自己,真正做到知彼知己,克服自满心理和拒改心理;关键议题关就是要如何正确对待制度性开放的几大核心议题,如国企议题、补贴和产业政策议题、劳工规则议题、数字贸易议题等,掌握好开放与安全的平衡、高标准规则和务实渐进的平衡。
三、中国高水平开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认为,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占全球的比重和国际影响力将稳步提升。一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占比会不断提升。二是海外投资不断的扩大。去年,我国吸引外资数额与到海外投资数额都超过了一千亿美元,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一个主要的资本输出国,通过资本的输出带动商品劳务的输出和服务的出口。三是随着进口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迟福林认为,我国推动高水平开放,不仅为推进多边、双边的自由贸易进程提供重要动力,还将提升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一方面,我国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新的贡献。预计未来5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内需潜力的释放需要在高水平开放中实现,能源、技术、服务型消费都需要加大进口。同时,我国巨大市场潜力的释放,将为全球市场增添巨大活力。预计未来15年,我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范恒山认为,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使世界更加受益于中国。今天,我国已经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大国,我国的经贸活动遍及全球,中国的产品与服务融透到世界的各个领域,今后中国将继续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的新机遇。
挪威驻华大使馆副馆长、公使衔参赞汤柯纳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可以确保中国的繁荣,而且还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和服务。
(执笔: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