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 13:56:02
尽管现在已经立秋,可是白天依然烈日高温,周六的下午2点多钟摄影师一行人在山西省中条山区采风,过路一个黄河岸边的山村,在村口遇到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同行的影友老师向他讨水喝,老人家愉快地答应了,带着我们返身走回了他的家,老爷爷身材高大,热情好客,边走边和我们聊天,告诉我们说这里曾经是人类最早的用火之地,西侯度距此不过1里地,历史悠久,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来到这里一定要好好记录感受下传统的农耕生活。
爷爷姓薛,今年已经84岁高龄,他和老伴生活在村子最高处的一个狭长的黄土小院里,黄土崖下有2孔老窑洞便是他们的住处,走进窑洞周身便感觉到有一股凉气上身,奶奶躺在炕上正在午休,爷爷忙着给我们倒水,招呼我们坐下来凉快凉快休息一番,仔细观察窑洞,黄土墙体已经烟熏火燎成了黑色,靠门洞的一侧建有一个土炕,窑洞深处放着一些生活用品,是当地农村很常见的卧室客厅兼厨房于一体的生活方式,典型的传统窑洞人家,奇怪的是土炕上没有看到夏季常有的凉席一类的用品,却是整炕的棉被褥床单,两位老人甚至还穿着夹袄长裤,似乎这里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更让人奇怪是的我们看到正在午睡的奶奶身上还盖着毛毯,可能是我们的说话声打扰到了老人家,她睁开眼睛看着我们点了点头。薛爷爷开始给我们介绍他家的老窑洞的生活,算是答疑解惑,解开夏季高温天睡觉还要盖被子甚至还要烧火炕的原因之谜。他说当地黄河岸边的土质结构非常奇怪,表皮黄土里边确实红土模样,按照老人们传下来的话就叫“楼土”,非常坚硬几乎可以和现在水泥一样,自然就很适合修建土窑洞,西侯度地区的人类生活可以追溯到200多万年以前,窑洞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土质结构就是主要原因,打上一孔土窑能住几辈人,冬暖夏凉就是最大的优势,夏季当地窑洞要比其它地方凉快许多,特殊的土质结构不但坚固而且渗水性差,偶尔下上一场雨十天半月都难完全进入深土层,窑洞里便是非常凉快,为了除湿,经常还要打开门户,感觉特别凉,就要在土炕前的灶台里生火做饭,灶台的排烟系统通过土炕,烟火从土炕里穿过冬天能暖炕,夏天可除湿,一举两得。
仰观薛爷爷家窑洞上边的墙体黑黑的表皮下已经露出了斑驳花白,他说这是先人们以前留下来的痕迹,在他的记忆里听爷爷说过也记不清老窑洞的历史,至少已经有300多年了,尽管窑洞表皮的黄土泥层已经开始脱落,可是里边的“楼土”层丝毫没有影响,墙体依旧很坚固,就是现在钉上个铁钉都能承载一个人的重量,老窑洞如果继续住人再住几百年都没有问题,自己在里边养老也就毫不担心安全问题,斑驳陆离黑黑的墙体,有讲不完的故事。
话题又到了薛爷爷的家庭,他说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黄河人,经历了旧社会和新社会的变迁,当年12岁就结了婚,按照当地人老习惯娶了个大自己6岁的媳妇,就是现在的老伴,当年农村人只要家里经济条件不错都娶大媳妇,一来是为了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方便,二来想早早传宗接代。在他16岁那年就有了第一个孩子,随后媳妇给他家生下了3男3女6个孩子,自家是人丁兴旺,解放后他在农村先当农民后当起了赤脚医生,为村民乡党服务了大半生,70多岁才停了下来,安心在家里养老,一辈子没有干出大事业,可是默默地为村民服务也算是能在人前说出口的事情,当然了现在让他骄傲的是他的孩子们,超越了自己,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薛爷爷说三个儿子都是干国家事的人,就说这大儿子还继承了自己的衣钵,是山西省人民医院的大夫,现在退休还闲不住受聘去了外省大医院继续治病救人,学医就是为了服务人民,救死扶伤,不能把自己的一生本事轻易扔掉,要发挥余热,尽职尽责,服务社会。说起大儿子的医术老人家非常高兴,他说前几年老伴不幸患上脑溢血,当地医院已经不接受了,大儿子火速从省城赶了回来,硬是将他妈妈抢救过来,现在老伴恢复得相当不错,可以生活自理,她今年已经是90岁的人了,又患上轻微的小脑萎缩,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家里渡过,孩子们都有一大家人要生活,照顾老伴的就是自己的主要任务。孩子们都很孝顺,考虑到薛爷爷年纪也大了,都想把他们接出去一块生活,但是老人家不想过多打搅孩子们,一再坚持在家养老,随后孩子们一商量每家伺候老人一星期,轮换回家照顾他们,给他们做饭洗衣干家务。
薛爷爷说不论哪个孩子来都是大包小包地带着许多的食品,放满了冰箱,虽然现在住在农村可是吃喝都是城里东西,每个孩子来照顾一周还有个好处就是能不停的换花样,他和老伴吃的很满意,有了孩子们照顾,他就能全身心的照顾老伴了。
爷爷说自己在农村虽然当了半辈子医生,可是毕竟还是个农民,生活的方式也很传统,以前在家里还种庄稼,现在年纪大了依旧保持着劳动的习惯,不能下地了就在院子里开起小菜园,种上各种时令蔬菜,辣子,黄瓜,茄子,豆角西红柿样样都有,不但自己吃起来方便,而且还可以活动身体。
“人得病不要紧,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好心情离不开亲人的陪伴还有优美的环境,老年人还有个习惯就是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老窝,熟悉的老窝里再提升环境,那就心情舒畅,自然身体恢复相当顺利,为了给老伴个好心情,我每天都要带她去巷道里走走,家里还特意种上了花草。”薛爷爷很得意地给我们介绍着自己院子里的各种花草,特别对这株凌霄花很感兴趣,已经又开始育苗,要把院子种满能爬墙美化家园的凌霄花。
薛爷爷说现在孩子们回来家里也没有多的住的地方,他们离家里都不是很远,几十分钟就回来了,为了体谅孩子们,只要他们做完饭干完家务就让他们回各自的家去了,一天大多数时间还是自己陪着老伴,老伴跟了自己一辈子,给自己的家庭贡献最大,现在照顾她就应当是自己的本分,只要自己能动就要一直照顾她。生活在老家的窑洞院子里就很好,冬暖夏凉接地气,空气新鲜环境好,老窑洞里有儿时的记忆和先人的气息,土生土长在这里,在这里养老是最好的地方。
坐在薛爷爷家的老窑洞里,感觉到的不但是身体的舒服而且是心灵的愉悦,听着爷爷的讲述就像在听一段尘封的故事,尽管没有波澜壮阔,可是我们觉得依然非常吸引人,一个家庭的人间真情就像一首小诗,吟诵起来娓娓动听,津津有味。特别是高温天老窑洞内烧火炕,其实也是一首温暖心灵的乐曲,温暖的不仅仅是老奶奶,也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各位您觉得是不是啊?【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