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态的3个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2021-09-22 13:54:01

上海seo外包 http://www.910xiao.com/

  作家白落梅说过:

  人生一局棋,关于输赢,我们总是无能为力。迷惘之时,多半在局内,当你了悟的时候,人已在局外。若用平和的心态,看凡间一切,简单明了。若用复杂的心态,看万丈红尘,则为世相所迷。

  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心态好的人,处处圆融,处处圆满。

  若想保持好心态,这3个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苏格拉底曾说:“只期盼少许,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

  当一个人擅自对别人抱有期待,又擅自觉得被别人辜负,最终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里,提到这样一个定律,叫——斯托克代尔悖论。

  19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上将斯托克代尔在一次战争中被俘。

  先后遭受了20多次拷打,曾一度怀疑自己能否活着出去,直到8年后才获释回国。

  与此同时,关在同一希尔顿战俘营里的其他美国战俘,

  大都比将军年轻得多,身体状态也要好得多,却很快就死了。

  有人不解地采访他,斯托克代尔回答道:

  我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我对未来没有太高的期待,他们之所以会死去,是因为对未来有了过分的期待。

  原来,最早死去的,都是那些期待过高的人。

  他们总盼望圣诞节就可以被特赦,可是节日过后没能如愿,于是又想复活节可以,结果还没被释放……

  这样失望接着失望,不久后便郁郁而终。

  

  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那些心态平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会擅自对他人抱有期待。

  因为他们知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失望越大,活下去的能量就越少。

  正如作家马德在《允许自己虚度时光》一书中写道:

  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深刻,游一次泳期待它让我瘦下来,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写一个故事期待它被关注,说一个心情期待它被安慰……

  真正的好心态,应该学会降低对别人的期待。

  不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更不把快乐安放在未知的事情中。

  看淡一点,看轻一些,只保留热爱当下的精力和时间,

  这样你才不会患得患失,反而会收获计划外的惊喜和感动。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位老和尚,德高望重,当地好多名人都找他请教过问题。

  有一年轻人,年轻气盛,觉得老和尚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

  在一次开坛讲法之时,年轻人觉得不服,打断老和尚,

  和他辩论了起来,并在辩论过程中口吐脏话。

  年轻人争论半天后看老和尚仍纹丝不动,面目和善地和他谈论,便觉没意思,愤愤离开。

  老和尚笑了笑,继续讲法。

  一旁小和尚不解问道:师父,那人对你如此不敬,为何你不与他计较?

  老和尚回答道:“如果你送给别人的东西,别人没有收,那么这件东西应该属于谁呢?”

  年轻人不屑地说:“当然还是我自己的了”。

  老和尚又问:“那年轻人刚才送了我一番话,我没有收下来,那这番话现在属于谁呢?”

  小和尚瞬间顿悟。

  

  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

  有些人,不值得你多浪费心力和口舌;

  有些事,放下才是最理想的应对方式。

  正如弘一法师所言:“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一个人的智慧,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不计较小事,才能卸下心灵的负荷;

  不纠缠烂人,才能避免无谓的争端。

  人活一世,不可能所有事情都能满意,

  不亏欠别人,不委屈自己就足够了。

  抱着不计较、不纠缠的心态,接纳世间百态,淡定面对人生,境遇将大为不同。

  

  人生在世,知足者常乐,随遇者安之。

  叶嘉莹先生,便是如此。

  她青年丧母,婚姻悲剧,中年入狱,老年痛失爱女。

  一生九十余载,大半在颠沛流离中度过。

  如此坎坷人生,按照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早就崩溃几百回了,

  而她不仅不颓丧,还活出了不一样的风度来。

  叶先生在荒芜的人生中,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依靠诗词汲取坚强的力量。

  创作诗词,研究诗词,传承诗词,能与诗词痴心相伴,便是她最大的满足。

  学术之外,她的生活过得极为素简:独处陋室,一日三餐,青菜剩饭。

  物质浮华之外,又满怀善心。

  2018年-2019年,叶嘉莹分两次,共捐款3568万元给南开大学。

  那是她的全部身家。

  风雨飘摇的一生,既有“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确幸,

  又有“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的超脱。

  在清淡的欢愉里默默生长,在冷寂的简朴中自得其乐。

  《增广贤文》中提到:“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

  无论处于何种境地,知足常乐,才能发现美好。

  明朝时,有一位叫胡九韶的人,他每天都会焚香拜佛,感谢上天给予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看见便笑道:“咱们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饭,又怎能谈得上是享清福呢?”

  胡九韶缓缓道来:

  “一来,咱们在太平盛世,没有受战争之苦;

  二来,咱们衣食无忧,有衣穿,有饭吃;

  三来,身体健康,没有病人,没有犯错被关到大牢,这样日子怎么不是享清福呢?”

  寥寥几句,却蕴含着无尽大道理。

  幸福从不靠外界物质堆砌,而取决于内心丰富充盈。

  与其总望着别人拥有什么,不如多看看自己拥有什么。

  珍惜自己拥有的,争取自己没有的,便是最简单的幸福。

  

  蔡澜先生在《我喜欢人生快活的样子》中写道:

  “人生的意义,在于一天比一天活得快乐。

  今天活得比昨天高兴、快乐,明天又要活得比今天高兴、快乐。”

  是啊,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人生就是瞬息间转变的事。

  何必愁眉苦脸?何必苦苦纠缠?

  

  调整好心态过日子,降低期待,减少计较,增加知足,

  对一切身外之物想开,看开,放开,人生自会豁达开朗。

  好的感恩收藏,坏的无需去想;

  快乐从不假装,此生尽兴赤诚善良。

  作者|吴桐,南方姑娘,热爱文字和大海。

  图片|视觉中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瑞亚商贸网版权所有